十種武器之結語
從買入一組十支的舊刨刀到現在,已經過了好幾個月,
除了小平刨外,對我而言都是新的東西,光是各種不同的刀身壓鐵,
就夠讓人眼花撩亂,造型各異的刨座,爭先恐後的述說自己的歷史。
我是最老的、我是最好的、我是最貴的、我是師傅用的、我是修古蹟的、
真的我都相信,你們都是最棒的,即使是缺了刀身的日式嵌槽刨。
你的刨身因歲月的滋養而溫潤,畫線刀磨了後依然鋒利如新。
而今你們匯聚在這裡,這是多麼不尋常的緣分,你們可以在這裡展現你們
的能力,可以在這裡歇息,可以在這裡安身立命,縱使哪一天年老體衰,
也不會遺棄你。
從你們身上學到了技巧、了解先人的智慧,想像以前的環境,
只有咻、咻、咻、的刨木聲;ㄎㄡ、ㄎㄡ、ㄎㄡ、的敲打聲。
現代機器取代了你們,歷史的價值人們都會記得,你們承先創造了無數的
工藝品,藝術品。以後你們還有能力,願意使用你們的人,交織出另一次
火花,即使小小的…無聲無息的…卻會靜靜的記得……
十種武器之十 終篇 飛機邊仔
外形像飛機而得名的飛機邊,是日式嵌槽刨和畫線刀的綜合體,
結合了日式嵌槽刨可調整的特性,和畫線刀單點可調的方便性,
加上有握把的設計,使嵌槽的工作可快速與省力的進行。
飛機邊外觀
飛機邊誘導面
與畫線刀一樣藉由木契,可快速固定依板
刀身已全部生鏽
二三十年前很夯的飛機邊,早已在市場上消失蹤跡
他的握把作法跟平刨不同,平刨的握把是貫穿式,
而他的握把是用穿襟的作法。
從另一側看
分解後;由右至左分別是:畫線刀、壓鐵、刀身、
木契、依板、握把與刀座。
整個膛口的設計十分精密與複雜,加上刨身寬度只有九分,
刀身寬四分,再加上畫線刀的位置,這樣的工藝水準實在高超。
膛口正面,兩個凹洞是畫線刀入嵌的位置
整理好後的刀身等…
裝好刀身後試刨,有前後吃得較重,中間卻咬不到的感覺,
由經驗判斷是誘導面的問題。
用鋼尺量誘導面,果然發現前後差異蠻大,
用平刨整修後,刨路就順暢許多。
光亮的刀身,看了就令人愉快‧‧‧
飛機邊刨出的槽
十種武器之十飛機邊仔 後記
十支刨刀…
十種功能…
十位師傅…
或十位徒弟…
十個人…
十段不同的歲月…
十段不同的故事…
十種不同的心情……
上蓋部份-左手持盾,右手持矛,騎著駿馬的英勇武士…
盒身部分-誇張而彎曲的線條,呈現出飽滿與渾厚的張力…
上蓋與盒身選用不同的木頭,
顏色、比例、虛實,配合得宜。
此木盒一般是用來放置煙草,矛可拿下作為通煙斗
的通條,繫繩由盒身的耳穿過上蓋兼做固定之用,
也可綁於腰間便於隨身攜帶。
外根刨有分固定式跟可移動式兩種,我現有的
這隻是固定式的。雖說是固定式,可是依板是可拆的,
有可能藉著更換依板而調整榫的深度。
外根刨側面,有畫線刀;刀身與壓鐵,
右手用是推式,左手用是拉式。
外根刨正面
刀座與依板的角度
依板為可拆式
依板的榫頭已經壞掉
拆下畫線刀與刀身,都已鏽蝕嚴重,可見歷史悠久。
整理好的畫線刀與刀身壓鐵
用小手鑽清除卡在依板裏的木榫。
配上大小合適的新榫頭,原本榫是一邊固定在依板上,
依板為可拆式,想說不可能更換依板,就先這樣固定,
暫時不上膠,使用起來還蠻牢的。
外根刨使用實例
刨好的木頭與刨身角度對應
使用外根刨刨好的角材,看起來是不是有點眼熟呢?
外根刨一般會和他的兄弟檔內根刨一起使用,
一做公榫;一做母榫,配合做穿襟榫使用。
早期桌面的拼版,木桶、飯桶的蓋子都常見這樣
的使用,結合力強,更重要的是穿襟的拼版比較
不會反,經常潮濕的使用處非他不可。
整理這隻刨刀花了蠻多時間,幾次拿起來看一看又
放手,終於終於能讓他重出江湖,有機會再尋他的
兄弟內根刨一試究竟。
十種武器之十 終篇 敬請期待